+86(023)68638501
一個電話 ? 貼心服務
本著服務實體經濟、服務發展大局的宗旨,為順應市場標準化的呼聲,在充分研討、反復論證基礎上,上海期貨交易所(下稱上期所)聯合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,率先于2012年起先后啟動了兩期“推進自動識別技術在有色金屬交割倉庫和注冊生產企業試點應用”項目。在產業鏈企業的積極配合下,通過試點實踐、評估論證、完善提升,最終形成了行業廣泛認可的《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與條碼標識》行業標準,標準草案也在試點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驗證,有效提升了行業信息化水平。
據悉,根據“總體規劃、分步實施”原則,具體工作分三個階段展開。2012-2014年,在標準設計和試點應用階段,根據產業鏈對自動識別(條形碼)技術的應用需求,上期所聯合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,牽頭組織4家期貨交割倉庫(上港物流、上海裕強、無錫中儲、國儲天威)、10多家生產企業(江西銅業、大冶有色、云銅鋅業、青銅峽鋁業等)共同參與“推進自動識別技術在有色金屬交割倉庫和注冊生產企業試點應用”一期項目。
經過反復的行業調研、資料查詢、項目試點、標準研討,初步提出了《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和條碼標識》行業標準草案。
通過一期試點應用,各試點生產企業新上或完善了條碼業務系統,實現了物流數據的電子交換;各試點倉庫充分應用條碼技術完成各項倉儲作業,減少人工環節,顯著提高工作效率。標準草案規定的26位編碼,已應用到云銅鋅業新上的條碼系統,初步形成了企業端標準化的物流操作、信息化改造模板。
2015~2016年,在標準報批與應用研究階段,為提高標準的行業適用性,上期所分別在昆明、鄭州、上海、宜春組織了4次大型標準研討會,最終達成行業共識,確定了涵蓋銅、鋁、鋅、鉛、鎳6大行業的有色金屬冶煉產品25位“統一編碼”規則;在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協作下,開展編碼標準申報工作,取得了工信部行業標準研修訂計劃,并完成《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統一編碼與條碼標識》行業標準送審報批工作。
據了解,統一行業編碼由企業、產品類別、產品品級、生產日期、產品唯一生產序號、捆凈重6個數據項共25位數字代碼組成,充分考慮了行業應用的實際需求,形成了以捆號為核心的有色冶煉產品唯一身份編碼,為產業鏈的生產、倉儲物流管理,數量質量溯源等提供了技術保障。
在二期試點應用過程中,參與試點企業和倉庫數量進一步擴大,其中上港物流、中儲無錫、大冶有色等單位積極自主創新,拓展條碼技術的前后端延伸應用,先后開發了企業端的條碼應用系統、倉儲端的網上綜合服務平臺、微信客戶協同平臺,實現了物流、倉儲數據實時傳遞、質保書電子化、單據條碼化、網上自助受理出庫業務、網上結算支付等功能,滿足客戶實時獲取倉儲信息和數據雙向協同的需求,提高了作業效率和服務體驗。
2017年至今,在標準宣貫和標準應用拓展階段,上期所積極配合工信部和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委員會,做好標準的最后審批、下發以及標準宣貫工作。同時委托上海質量與標準化研究院、北京宇朋信通科技有限公司,開展了物流關鍵數據、質保書標準化研究;嘗試性的建立了一個涵蓋企業、倉庫、交易所3大用戶的《基于標準化物流數據的期貨物流預報測試應用系統》,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操作功能的可追溯綜合物流閉環。
行業相關人士評論稱,《有色金屬冶煉產品編碼規則與條碼標識》行業標準站在全球有色金屬行業應用和期貨交割管理的高度,充分借鑒國際標準,對有色金屬冶煉產品進行科學的唯一身份標識,無論是冶煉企業的生產下線入庫、裝車發運;倉儲企業的入庫出庫、庫存管理;交易所的倉庫盤查、定置式管理;下游終端用戶的提貨驗貨、重熔再造等過程,都可以通過統一編碼和標識的紐帶,以自動識別技術為手段,全面實現信息的互通互聯,供應鏈各環節都能共享到統一編碼和標識所承載的企業產品、數量質量、物流倉儲、期貨交割等信息。行業標準具有國際先進性、國內開創性和行業示范性,未來具有巨大的推廣應用潛力。
上期所相關人士表示,下一步上期所將繼續加強與行業機構的合作,進一步做好對行業企業的技術服務工作,夯實行業信息化基礎,提升行業供應鏈效率,推動行業健康發展,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。